杨丽娟,可能是中国最“硬核”的追星族。
从16岁迷恋上刘德华,杨丽娟开启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轨迹。初中辍学的她疯狂收集刘德华的一切。父亲为了支持她,不仅卖房,甚至还要卖了肾。
2007年3月,因为女儿没单独见到刘德华,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。
如今11年过去了,已经40岁的杨丽娟在过着怎样的生活……
上镜前赶紧做个发型
“这会不会烫伤头发?”杨丽娟坐在理发镜前,捧起一撮刚卷好的头发端详,她担心发质受损,要求发型师把卷发棒的温度调低一些。
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,杨丽娟打算做个发型,之前烫过一次卷发,看起来气质很好。但这回卷的一头大波浪,她嫌有些老气,即便好几人称赞,仍不甚满意:“要是能在刘海上编个小辫子就好了。”
逢年过节,杨丽娟才舍得做一次头发。做完头发漂漂亮亮逛街,买一些日用品和化妆品,是她如今最自在的时刻。
她喜欢橱窗里陈列的时装,无奈囊中羞涩,通常只是看看。何况导购员的工作要求穿黑衫黑裤,上班时她并不怎么打扮,随意扎了个马尾,只是发绳和发夹上镶着的装饰品闪闪发亮。
在商场做导购员
在这家商场做了近三年导购员,同事眼里的杨丽娟,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。
一位林姓同事与杨丽娟共事月余,觉得她“友善、爱笑”,偶然听其他同事提起,才知悉她的过去。另一位王姓同事则很同情杨丽娟的遭遇,不希望她再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,屡次劝她“不要接受媒体采访”。
可即便不理任何媒体,他人的误解和谩骂依然存在。这些年来,有不少媒体联系杨丽娟,出发点大多是为了一而再的跟踪报道。她一直在等某个“与众不同”的记者出现,能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。
她希望通过镜头消除一些偏见,起码让大家看到,“我现在能面对生活和工作了”。
怕被认出来
刚回兰州时的日子很难熬,母亲陶菊英腿脚不便,缺少社会经验的杨丽娟不得不走出家门,为父亲的后事奔波。每每出门,总担心被人认出,她坚持“戴口罩和帽檐大的帽子”。没有经济来源,母女俩只能靠几百块的政府低保维生,杨丽娟曾一度想离开兰州,最终因没有条件带走母亲作罢。
第一份工作是推销美容美发产品,陶菊英很欣慰,觉得女儿“懂事了”,而杨丽娟还未从父亲离世的阴影走出,心情仍很沉重。老板看她思想不够集中,建议“休息一段时间”,婉言辞退了她。
直到2012年,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板打来电话,杨丽娟才又出来工作。那是杨丽娟后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,平时只用整理文件和打扫办公室,老板常常鼓励她:“走在外面别怕被人认出来,就说‘没错,我就是杨丽娟,很高兴认识你,来,我们握个手。’”
可惜公司在2013年倒闭了,她重新找了一份在商场当导购员的工作,同事夸她“勤快”、“销量不错”,直到现在。
恋爱是她的禁忌话题
母亲陶菊英仍是杨丽娟的软肋,她讳莫如深,拒绝媒体与母亲接触,称“不想让她有压力”。陶菊英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,大概是9年前母女二人并排坐在公交车上被偷拍的照片。
如今陶菊英和女儿住在距离兰州市区20多公里的廉租房里,仍靠政府低保救济。女儿出门工作,陶菊英则待在家里操持内务,做好晚饭等女儿回家一块吃,“有时也会跟一些老阿姨们出去唱唱诗歌、参加礼拜。”
恋爱也是杨丽娟的禁忌话题。少女时代时,她觉得恋爱很美好,而如今年至不惑,她仍孑然一身,排斥任何与“男朋友”相关的问题,只说是“秘密”。
责怪刘德华
“我不希望在大家面前哭哭啼啼,只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很不容易。也许别人有其他看法,但我只是出于善意的、真心的一个举动,为什么会带来这样子的状况?我的心,感到有许多不能明白的地方。”
她记得刘德华曾在写给粉丝的歌里唱:小小的明星需要你们的共鸣,台上我把一切唱给你听,台下抛开一切和你靠近……
“喜欢你那么那么多年,只是单纯想和你见上一面,带着我的善意、我的真心。为什么你仅仅看了报道,就那么轻率给我贴上‘不忠不孝’的标签?”
她承认当初做法欠妥,但始终觉得最后落得悲剧收场,不应该仅仅是她一人的责任。
再提起刘德华,杨丽娟已不用“迷恋”一词。那些年倾注在他身上的感情,无谓值不值得,都已成了人生经历中宝贵的一部分。她沉思片刻,用了“祝福”二字。
“过去那么多年,你觉得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?”
“17岁吧,那时最单纯、最开心,每天听他的歌,看和他有关的电影画报,见他一面还只是一个心愿。”
在一切伤害发生之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