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慈恩,19岁为好友签署安乐死同意书。21岁时,收养了9岁的先心病弃儿,花8年陪“女儿”走完人生。23岁成为临终关怀志愿者,为150多位病人送行。今年,34岁的纪慈恩确诊脑瘤,自己直面生死考验。她还有重要心愿未了,听她讲述。
纪慈恩在最后表示,希望给大家带来的是力量,她说生死是小事,而活在当下才是大事,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。
纪慈恩讲述了一个“去理解”的故事,有一个孩子的视网膜出了问题,他的父母用尽了所有去给孩子治疗,但是孩子的病一直没有治好,家庭的经济情况每况愈下,孩子自己绝食要求父母抛弃他。抛弃孩子的父母就是软弱了,他们因为自己的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生病的孩子,所有他们懦弱了。纪慈恩认为,我们不应该过于指责人们人格的缺失,社会的责任应该是去帮助出问题的人去修复人格。
纪慈恩需要交付的还有她耗费4年时间,整理了3种不同年龄阶段临终者的研究报告,就比如老年人通常对死亡的来临表现的更为温顺,他们吃了太多的苦,所以可以忍受临终病痛的折磨,而年轻人更为追求自我价值,他们通常觉得死不算什么,只要把最想做的事情做了就行。纪慈恩表示这些报告,是未来发展临终关怀的很重要的资料和证据。
纪慈恩收集的60份遗物中,80%都是临终者主动赠予她的。纪慈恩讲述了一个故事,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一直拿着一部早就失灵的旧手机,老人年轻的时候喜欢提着鸟笼遛鸟,每天他的老伴就会打电话骂他让他赶紧回家,老人最后就一直在等他早已去世的老伴打电话给他。正是因为承载了许许多多遗愿,所以纪慈恩希望用这些遗物,开设一家死亡记忆博物馆。
在这些遗愿清单中,纪慈恩还详细记录了她21岁时收养的女儿真真最后情况,她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医生判断真真最多活到18岁,但真真在还差40天的时候去世了。真真说:“你(纪慈恩)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......在我走后,可以不以不要忘了我。”
纪慈恩整理的遗愿清单里,记录有临终者的详细身份、临终者与家属的关系、与其家属最后沟通的内容,临终者去世后家属的状况、家属多久渡过哀伤期,临终者在生命最后提到最多的事情,临终者昏迷前对于死亡的感受、在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、昏迷时的神态表现。
在经历精神创伤后,纪慈恩踏上了与死亡和解的道路,开始去做临终关怀的义工与照顾孤儿院的孩子。在11年后,纪慈恩整理了大约150份临终关怀经历者的遗愿清单、60份临终者留下的遗物以及纪慈恩的研究报告。如今34岁的纪慈恩罹患脑瘤,决意将她的三份材料交付给合适的人。
纪慈恩讲述她19岁时,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亲手为好朋友签署安乐死同意书。她的好朋友当时被查出肝癌,每天需要用大量止痛针强行维持。纪慈恩表示,当时每天都在好朋友的床上看到大量新增的血迹,她当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送朋友走。纪慈恩回国后,被医院鉴定为PTSD“创伤后应激性障碍”——她开始回避过去,自我麻痹。
# 讲述:送走150个临终病人之后,我自己将面对死亡 #